節 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節能環保產業是跨 行業、涵蓋面寬的綜合性產業,其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是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能力,根據國家《“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產業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產業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規模不斷擴大,部分領域優勢明顯,產業呈現出集聚發展態勢。
產業規模擴張較快。我省作為資源大省、農業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被國家確定為循環經濟試點省,節能環保產業得到了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已初步形成較 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據初步統計,2010年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約920億元,相當于全省生產總值的4%,其中節能產業約230億元、環保產業約 20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約490億元;全省擁有節能環保企事業單位3000多家,其中產值達1億元以上的企業約30家;節能環保產業從業人數超過 100萬人。
部分領域優勢明顯。洛陽中信重工公司余熱余壓利用技術與裝備、鄭州宇通重工公司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列裝備、河南中材環保公司高效
除塵設備、河南開源環保 公司水處理設備等已形成產業優勢,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豫光金鉛公司、豫北金鉛公司等企業在有色金屬再生技術工藝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河南煤化 集團、中平能化集團煤炭綜合開發利用技術,中鋁河南分公司、洛陽鉬業公司、河南金源礦業等企業低品(尾)礦綜合利用技術,以及食品發酵、造紙、合成氨、醫 藥等行業工業廢水治理技術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產業呈集聚發展態勢。鄭州市節能環保服務業優勢明顯,洛陽、許昌市節能環保裝備制造能力較強,焦作、平頂山、南陽、新鄉、鶴壁等市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具 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洛陽市已成為國家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基地,鶴壁市、許昌市大周鎮再生金屬回收加工區被確定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鄭州、漯河、商丘市是國家 再生資源回收試點城市。
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我省節能環保產業雖然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但從總體上看,與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也有較大差距。 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總體規模偏小,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產品品種不多,高端產品少。二是產業內部結構不夠合理,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低,節能環保裝備制造 業成套能力弱,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滯后。三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科研、開發、設計力量薄弱,研發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弱。四是產業發展外部環境 不夠完善,市場體系、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強有力的扶持和促進政策。
(二)面臨形勢
近年來,全球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領域不斷擴展。以美國、日本和歐盟為主體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球節能環保市場的主要力量。一些發達國家 利用自身在節能環保方面的優勢,制造綠色貿易壁壘,并通過技術服務和技術合作等方式加快占領市場,使發展中國家節能環保產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為應對氣候變化、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節能減排,把節能環保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已形成節能環保產業先發優勢,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占有國內較大市場份額。
當前,我省全力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處于加快發展時期。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建筑和生活用能大幅度上升,汽車和家 用電器等耗能設備用量增長迅速,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水泥等高載能產品需求大,未來一個時期能源需求總量仍將呈現剛性上升的趨勢?;?、醫藥、造紙、釀 造、發酵、制革等重點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減排和提高標準處理任務重;煤炭、電力、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廢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高,固廢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 用任務重;城鎮污水、垃圾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任務繁重。我省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迫切需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與其他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共同 促進發展。
二、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努力打造市場競爭力強、特色明顯的產業體系,把我省建設成為中西部重要的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基地和服務業基地,為推動“三化”協調科學 發展、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原則
堅持協調發展,適應經濟轉型需要。緊密結合中原經濟區建設、我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使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與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互相促進。
堅持重點推進,突出示范帶動。緊密結合節能減排工作迫切需求,立足現有資源基礎,發揮市場和領域優勢,率先突破、重點推進,突出示范帶動。
堅持技術為本,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加強對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引進和消化吸收,提高創新能力。加強重大技術裝備的示范和推廣工作,增強產業競爭力。
堅持集聚發展,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加強產業集聚,形成一批優勢和特色明顯的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系統成套制造能力、綜合服務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三)發展目標
立足全省,面向全國,著力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為促進我省經濟轉型升級和推進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戰略 性新興產業。到“十二五”末,我省節能環保產業規模明顯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躋身全國節能 環保產業大省行列。
1.產業規??焖僭鲩L。到2015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約2000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其中:節能產業約500億元,環保產業約43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約1070億元。
2.研發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15年,節能環保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全面提升。